达州市迅速行动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我市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部门配合,强化监管,城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监测显示:2015年1月1-7日,有3天严重污染,2天重度污染,2天良,PM10为253ug/m3。2016年1月1-7日,有3天重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良,PM10为195ug/m3。与2015年同期相比PM10下降22.9%。
一、高度重视。2015年11月17日,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召开达州市冬季第一次气象研判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对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方案进行了研究。2015年12月31日上午9时市政府召开达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部署及专题研判会。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等37个重污染天气成员单位及通川区人民政府、达川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就我市未来5天环境空气质量趋势、天气变化进行了预警研判和工作部署。决定从12月31日17时启动达州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相关部门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落实责任。印发了《关于元旦期间大气污染督查的通知》(达市环发〔2015〕163号),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环保部门由局领导带队,重点对通川区西外、北外肖公庙、南城片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擅自搭建腌腊制品熏制点、露天焚烧垃圾、烧柴取暖、烟花爆竹燃放等污染源进行督查。市政府督查室对相关部门及通川区人民政府 、达川区人民政府、 经开区管委会履职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并及时进行通报。
三、强力整治。一是强化巡查。采取突击检查、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了对对达钢、达州电厂等城市周边重点企业和化工园区的日常巡查力度,出动执法人200人、执法车50辆,确保工业企业治污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采取限产措施。对四川利森建材有限公司、四川省旭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23家工业企业采取限产30%的措施,有效降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三是深化扬尘治理。1.采取蹲点监管。对仁和春天、中迪红星美凯隆等13个重点地段及在建工地实行专人守候蹲点管理,检查在建工地130个,责令4家大型混泥土搅拌站停工、3个工地停工整改,规范建筑材料堆码15处。2.阻拦脏车入城。在进出城路口设置检查站,凡车身车轮、底盘不洁的车辆禁止入城。3.加大保洁力度。每天出动清扫车辆40余台(次),人员1500多人(次),加大对城区主要干道、次要干道、重要支路等主要路段进行清扫保洁,由每天2次改为每天3次以上的“吸、扫、冲、收”作业,严格控制路面尘土污染。4.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2015〕第9号),进一步交通管制区域、措施及管制发布程序。四是规范腌腊制品熏制。制止和劝导及取缔擅自搭建腌腊制品熏制点68起、露天焚烧垃圾10起、烧柴取暖15起、烟花爆竹燃放3起。同时,选定了获国家专利无污染加工烟熏食品设备作为试点,大大减少腌腊制品熏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即方便群众又保护环境。
四、大力实施人工降雨作业。抓住冷空气过境的有利时机,投入18万元,于2016年1月6日晚实施了二次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48枚,增雨量为11.7毫米,加大主城区降雨量,有力地改善了我市环境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