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项目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5月30日—2019年6月5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18-2389915
地 址:达州市南城仙鹤路529号达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达州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卫生填埋场 |
达川区河市镇金星村 |
达州佳境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位于达川区金星村,占地面积 60.6 亩,设计有效处理库容为35.84万m3,计划于2020 年投运,用于填埋垃圾焚烧厂产生的不可利用炉渣及焚烧飞灰及应急处理达州市产生的生活垃圾。至 2021 年垃圾焚烧厂建成后即停止填埋生活垃圾,接纳填埋焚烧厂产生的不可利用炉渣及焚烧飞灰,并逐步清掏出已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腾出库容用于炉渣及飞灰填埋。 主要建设内容有场地平整、垃圾坝、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场防渗工程、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截洪沟、填埋作业系统、监测系统、调节池、进场道路、供配电、给排水设施、管理设施等。项目计划总投资 4273.49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8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36.98%。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扬尘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洒水遮挡、合理安排工期等措施控制;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业施肥;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场内填方来源于周边道路及其他项目施工多余土石方;通过合理选择高噪声场所位置、合理安排工期、加强管理、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减小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控制和减小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排放及治理措施 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库外建设环库坝、截洪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及生活废水排入调节池内。 由于本项目先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区建成,排水管道尚未建成,本项目废水无法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在生活焚烧厂污水处理区及排入管道建成前,项目自建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 2 标准后由污水罐车拉运至葛洲坝水务(达州) 有限公司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州河。在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区建成后,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入建成污水处理区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 2 标准后排入州河中。 2.废气排放及治理措施 设置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由垂直导气石笼及水平导气盲沟组成,将垃圾堆体内填埋气体导出。导排填埋气体以无组织形式排放。运行期间进行除臭药剂喷洒,按要求落实膜日覆盖及中层覆盖。垃圾填埋作业扬尘,采用适时碾压、喷洒水雾、填埋后覆膜等方式以减少扬尘。 项目以填埋场边界划定 300m卫生防护距离,该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居民全部完成搬迁后方可投入使用。环评要求该卫生防护距离内禁止规划学校、医院、居住区等敏感区域。 3.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填埋场运行中产生的固废废物有渗滤液处理滤渣、反渗透浓液、废反渗透膜及生活垃圾。滤渣收集后返回填埋场填埋,反渗透浓液有罐车拉运至达州市蚂蝗沟填埋场回灌,废反渗透膜作为危废交由危废处置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入本项目填埋区填埋。 4.噪声排放及治理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采取建筑隔声、基础减震措施,加强厂区绿化,实现场界噪声达标排放。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填埋库区、边坡及渗滤液调节池均实施人工防渗措施。设置双层人工合成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之间布设导水层及渗漏监测层。填埋场南侧设置一座渗滤液调节池,有效容积 2800m3。调节池结构采用刚性砼结构,池壁及池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层铺设单人工衬层防渗系统。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本项目设置 5 口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对地下水导排井排水进行定期监测。采取以上防渗措施,有效杜绝项目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 三、环境风险 项目主要的危险物质为填埋气体,包括甲烷、氨、硫化氢等,危险单位为填埋库区及渗滤液调节池。存在的环境风险为填埋区填埋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库区及渗滤液调节池泄漏将对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污染。通过加强填埋场安全管理,制定风险应急原并配备安全应急措施,最大可能地降低事故风险。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需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规范及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环境风险处于可接收水平。 四、公众参与情况 公众调查方法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网络调查、座谈会、当地报刊公示、现场张贴、召开座谈会等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主要为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区域人群,未收项目周边团体或个人对项目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反对意见。 五、其他部门意见 1. 达川区发展和改革局《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川投资备【2019-511703-77-03-344233】FGQB-0050 号)2. 达州市城乡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2018]45号); 2、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2019)22 号) ; 3、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办理达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卫生填埋场用地预审意见的函》(达市自然资规函(2019)28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