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请报告
2013-05-25 00:00:00 来源: 作者:达州市环境保护局
【字体:
打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请报告

 

基本情况

村庄名称

七河村、楼房村、石人村

所在地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安云乡

人口(人)

6499

户数(户)

1829

面积(亩)

2374(耕地)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年)

3300

自然生态条件(在相应选项上打“√”)

□平原      ∨□丘陵或山区    □冻土层

村庄的主要

产业结构

种植业、养殖业

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

1、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和厕所污水构成,由于没有任何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流入三清庙河,最后进入巴河,对巴河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下游乡镇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由生产和生活产生,由于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村民落后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不强,导致生活垃圾随处堆放,部分垃圾直接倒入河道内,造成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对饮用水源和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3、畜禽养殖污染主要由6家生猪养殖大户产生,常年存栏量在28头~100头,其中1家养殖户已建污水治理设施并满足粪污处理要求,其余5家未建粪污处理设施直接排放,养殖粪便及废弃物未进行综合利用,且堆放场地无任何防护措施,极易随雨水的冲刷直接流入附近沟渠,造成水环境污染。

4、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未设置标识标牌,也未进行隔离防护,人畜进入一级保护区内,对水源的安全性存在一定威胁。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根据三个村的地理位置特点,本着节约建设成本的原则,生活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人口集中地区修建2个污水集中处理站,其中一个采用“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300立方,另一个采用“流化床+生物滤池”一体化设备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100立方;对散户实行分散处理,采用“旱厕收集+还田”处理。各污水处理点出水水质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2、三个村修建联户垃圾收集池65座,垃圾房3座,农用垃圾收集车3辆。垃圾处理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模式,最终送至安云乡垃圾焚烧站进行处理。

3、本方案针对6家养殖大户设计,通过修建干粪堆场集中处理干清粪,采用好氧堆肥工艺生产有机肥;对养殖废水采用修建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可作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 

 4在集中式饮用水取水点周围设置800米隔离网,建保护区界牌3个;水窖水源地标识牌3个,隔离网基础266个。

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长效运转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

具体目标:一、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

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相关要求,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8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80%。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3 月 -5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申报、土地审批、规划设计及报批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 3 年6 - 12月):完成项目设备购置和土建工作。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设备安装、调试,落实相关人员,申请投入试运行。

第四阶段(2014 年 3月):工程竣工验收,做好迎接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工作。 

开展工作

1、广泛宣传,集资筹劳,发动村民积极投入项目建设,努力改善人

居环境。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落实专人负责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

投资需求

本项目总投资320.25万元,其中前期费用51.32万元,工程实施费用268.93万元。

本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分为二个部分:一是申请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20.13万元。二是地方政府自筹资金100.12 万元。(含村民出工出劳部分)。

村庄所在地县(区、市)人民政府意见:

 

 

 

 

 

 

 

 

                           村庄所在地县(区、市)人民政府(公章)

 

                                      年     月     日

 

上一篇:我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下一篇:关于达县2013年省级环保转移支付项目的审批公示
网站介绍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达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中国·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南滨路二段309号
蜀ICP备202101034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7000010
川公网安备 5117030200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