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达川区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短板,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打出治水组合拳,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落实。
全面摸排,精准规划。由达川生态环境局牵头,对全区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用水用量、排水方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现状进行调研。采取村、镇(乡)逐级上报方式,填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表,建立“区、镇(乡)、村”三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台账。同时对照《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2020-2022年)》(达市环函〔2020〕75号),编制《达川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时序和措施,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确保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合理有序稳妥推进。
靶向施策,精准治理。一是科学选择治理方式。按照“三结合”原则(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对靠近城镇的、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就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农村地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地形地貌复杂、人口较少的农村地区,实行低能耗分散处理方式。二是科学选择治理点位。按照“三优先”原则(重点流域优先、人口集中区优先、山地丘陵地区优先),确立以流域沿线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聚居点污水治理为主线的治理格局,2020年在完成铜钵河、明月江流域38个村和60个农村聚居点农村污水治理的基础上,每年逐步递增治理点位,到2022年底,实现流域沿线村庄治理全覆盖、全区7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了铜钵河、明月江流域沿线6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60个农村聚居点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工作,以乡镇为基本单元,采取现场勘验、调查问卷等方式,确定排查范围,全面查清农村黑臭水体情况。根据排查结果,确定黑臭水体名称、水域面积、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识别主要污染问题,编制黑臭水体清单,截止目前,已排查出7个农村黑臭水体。
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结合目标任务以及自身实际,加强上下级、部门间联动,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所涉及的统一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事项,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服务质量,形成了政策引导、专业把关、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