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通川区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3起,限产停产8件,移送拘留3件,查封扣押7起,下达处罚决定50件,共处罚款239.76万元。
通川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不仅是纸面上的一连串数字,空气、水质和植被等肉眼可见的改变,也大幅增加了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川区以找准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为前提,紧扣“保护与开发并重”“治标与治本兼顾”工作思路,倾心倾力助推通川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污染防治不放松
在通川区环境监测自动室里,屏幕上实时呈现出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监控数据,直指主要污染物是哪些,再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如今通过“盯住每一微克”,通川百姓的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源于通川区坚持问题整改与根源整治紧密结合。近年来,通川区生态环境部门和各部门积极行动落实,确保环保问题跟踪到底、整改到位,防止反弹,如今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推进了北外江湾城、十里水街和好一新农批市场等重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全面完成辖区26座加油站、1座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关停淘汰砖瓦生产企业4家;规范沿河排污口61处,全面完成罗江库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魏兴污水处理站、魏兴工业废水管网建设,东岳镇、双龙镇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完成双龙河、明月江等清淤疏浚工作,启动双龙河流域湿地走廊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柳家坝、张家坝等湿地走廊。“水清、河畅、岸绿”行动成效明显,辖区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
同时,通川区以卫生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加强了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地膜综合化利用。
大力整治腾空间助发展
“以前楼道的墙壁满了小广告,现在被清理后,看着也舒服多了。”5月24日,望着干净整洁的楼道环境,家住老城区小北街的市民王华高兴地说。
这仅通川区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着力点。“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落实各乡镇办委和区级部门环境质量监管责任,已经成为当下环保工作的常态机制。如今,“环保人人管、人人管环保”新格局的形成。
为了防止“罚款”成为企业违法的“通行证”。通川区采取了联合执法、“双随机”执法、提高夜查暗访频次等方式加大查处力度,并运用经济处罚和刑事追责倒逼企业达标排放。还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开展砖瓦行业、一二类汽修行业、家具行业等重点污染企业建档立案工作,全面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措施、责任人,限期整改。
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督查事项落实到位,通川区还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履责情况约谈提醒制度,以纪律为标准抓早抓小,以问题为导向抓常抓细,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并制定了《通川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工作沟通协作办法》,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生态环境保护“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监管不严等行为坚决问责。
据悉,自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387件,共诫勉谈话21人次,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行政记过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4人,行政警告处分9人,调离岗位2人,谈话提醒5人,批评教育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