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竹县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号工程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进行抓实抓好。通过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委、市政府环境治理“135”要求,全面推进“四个坚持”,严守大气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红线,切实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明确措施,严格考核,从而形成了连续4年大幅提升的良好局面。
坚持高位推进,运转高效有力
2019年以来,大竹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及其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推进会等,以此统一各方思想,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环保认识。在工作推进中,主要领导起到了带头学、带头抓、带头干的作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大竹县还出台《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大竹县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百日攻坚工作方案》。
据大竹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在工作推进中,大竹县非常注重“中枢”建设,成立了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办和增设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组,确保了指挥系统运转顺畅、协调有力。同时,还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年度攻坚工作重点,逐项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完成时限,推动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按既定要求推进实施。
坚持高端谋划,机制日趋完善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推进中,大竹县非常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主动与省农业农村厅和四川农业大学结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邀请专家教授对水泥、砖瓦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和会诊把脉,以此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还亲自主持调研讲座,并要求涉及污染防治的重点单位领导全部参加。
大竹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在工作推进中,大竹县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在主城区建设了空气自动站和对重点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并且还通过无人机航拍监控、企业在线监控、移动式尾气遥感监测设备等手段,实现对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的立体化防控。同时,在制度上,大竹县还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创建了“工作群”,做到领导正确决策、环保指令即时接收,防控责任迅速落实。
坚持高效整治,管控措施扎实到位
自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大竹县高度重视强化源头治理,针对污染防治重点工业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加强了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淘汰改造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燃煤小锅炉;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中,建立了机动车尾气监测站;在扬尘治理中,不仅要求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100%”,同时要求安装PM2.5、PM10扬尘在线监控设备,以及规范环卫清扫,加大对城区主要街路的机扫力度;在餐饮油烟污染整治中,要求城区大、中型餐饮及食堂等必须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秸秆焚烧不仅是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源,由于点位散乱和具有突发性,因此在管控中难度非常大。为了有效遏制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大竹县多年来连续印发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安排相关部门在重点时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巡查工作和提高综合利用率。
大竹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大竹县先后完成达州海螺水泥包装粉尘治理项目,达州利森水泥包装系统粉尘治理项目和达州利森水泥大竹分公司水泥装包车道收尘治理项目;砖瓦行业安装脱硫和除尘设施37家,淘汰和取缔27家;“散乱污”企业第一轮摸排发现的70家“散乱污”企业,已于2018年底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第二轮和第三轮摸排分别发现63家、45家“散乱污”企业,目前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截至目前大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坚持高压监督,督促整改从严从快
据大竹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大竹县高度重视监督工作在污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为此,成立了“6+1”环保专项督查小组,实行不间断巡回督查,并采取微信群图片上传、电话通知等方式,实现了实时下达、实时反馈、实时交流、实时上传。同时,在秋冬季,对工地、“散乱污”企业、重污染天气管控等开展常态化督查,并印发《现场检查情况通报》,对问题单位进行点名通报。
大竹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为了发挥最大监督效果,大竹县还建立了“日督导、月通报、年考核” 机制,严格落实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督查严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各部门、各乡镇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推动形成齐抓共管、依责履职、联合治污的强大合力。
2019年1-10月,大竹县空气质量再创新高,实现了“一升六降”的良好效果。其中,达标率较同期提升了4.6%,SO2 、NO2 、PM10、CO、O3-8h、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1%、33.3%、27.7%、13.3%、10.9%、15.1%,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