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竹生态环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主动聚焦“城乡环境改善年”目标任务,持续精准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向好。
一是环境质量变“好”。突出污染源解析、污染物减排、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城市精细管理,空气质量提升至84.9%,PM10、PM2.5实现双降;系统推进跨界流域综合治理,主动与梁平签署铜钵河共治协议,与邻水县合作包装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治理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治理资金,加快小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出境断面达标率保持75%,城乡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二是行政审批加“快”。大力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类项目全部实现网上备案,平均用时10分钟,极大便利了企业申报,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今年1-5月审批环评报告表项目18件,登记表项目网络备案95件,涉及总投资34.0527亿,环保投资1.8732亿。
三是基础设施增“多”。17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逐步移交兴竹专业公司运营,PPP模式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入商业运行,城市和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投入使用,新建成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站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剩余2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21个垃圾中转站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全部建成。
四是环境问题减“少”。深入排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479个点位,交办问题139个,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时间清单,推进环境问题整治。加快剩余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目前剩余15件,预计年底清零。
五是信访数量下“降”。借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收集分解督办群众环境意见建议842个,做到了办结率、满意率双100%。今年1-5月环境信访55件,同比下降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