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达州宣汉锂钾产业园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项目110千伏供电工程和达州正达凯乙二醇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9日-2025年9月15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18-2669052
地 址:达州市南滨路二段309号达州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报告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达州宣汉锂钾产业园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项目110千伏供电工程 | 达州市宣汉县 | 汉威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鑫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选址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主要建设规模为:①新建芭蕉-赣锋110kV输电线路16.028km;线路从芭蕉220kV变电站出线后,新建7基杆塔,采用同塔双回架设(本次芭蕉-赣锋1回,预留1回),线路长约1.98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跨过中河后利用已建芭蕉-正凯220kV四回塔架设段线路(四回塔预留下层二回,赣锋1回,美联1回)的杆塔下层横担挂线,本线路段长约9.867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窑厂梁至老鹰石段新建10基杆塔,与本项目新建芭蕉-美联110kV线路双回塔同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3.370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赣锋侧进线段为单回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1.051km,导线三角排列。②新建芭蕉-美联110kV输电线路16.812km;线路从芭蕉220kV变电站7#间隔出线后,新建单回电缆0.135km;电缆出线后利用已建芭蕉-正凯220kV双回塔同塔架设线路挂线,本线路段长约1.30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跨过中河后利用已建芭蕉-正凯220kV四回塔架设段线路(四回塔预留下层二回,赣锋1回,美联1回)的杆塔下层横担挂线,本线路段长约9.867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窑厂梁至老鹰石段依托本项目新建芭蕉-美联110kV线路双回塔同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3.370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美联侧进线段为单回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2.14km,导线三角排列。③新建柳池-美联110kV输电线路11.458km;线路从柳池220kV变电站16#间隔出线后,新建单回电缆0.2km;电缆出线后新建柳池-美联110kV线路双回塔同塔架设(本次美联1回,预留1回),本线路段长约9.698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美联侧进线段为单回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1.56km,导线三角排列。④扩建柳池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至美联),完善芭蕉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2个(美联1回、赣锋1回);⑤配套建设通信工程。 项目总投资918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25万元,占总投资的4.62%。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将混凝土拌和区设置在塔基施工临时区内,并在混凝土拌合区周围设置土袋围挡,将泄漏的水泥浆废水拦截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和,不外排。施工期生活废水经农户自建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工程建设禁止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下河,还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河流水质及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单位应注意文明施工,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地面尘土,并严格管理产生扬尘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时应加安全网,将扬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参考已建成输电线路工程的经验,施工期间尽可能实施施工区封闭管理,施工期间,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对于施工期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尾气,由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只要施工方加强管理,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在施工点大声喧哗和吵闹,距离较远的沟通和指挥应采用对讲机进行:②合理进行施工布置,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机械设备,从源头降低噪声;③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治施工设备因故障产生高噪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不在居民密集区12:00~14:00时间短施工。 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塔基开挖回填后多余土方。施工期在各施工点均设置生活垃圾桶用于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施工结束由专人送至施工区域附近乡镇生活垃圾指定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和处置;塔基开挖回填后多余土方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向塔基周围铺撒,压平,以夯实基础,无弃方产生和外运。 5、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后在地面堆筑防沉土堆,其范围同基坑上口尺寸。当基础某侧带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毛石混凝土或浆砌块石进行回填。岩体表面保护:对个别岩层裸露、表面破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塔位,在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进行砂浆抹面、护坡。塔基排水:本工程对位于斜坡的塔基表面做成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较大汇水面的塔位,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边坡保护: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对下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对较好的岩石边坡,则按有关规定和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对位于较陡下边坡的塔腿一般采用毛石混凝土回填基坑。对位于山坡地形、附近人口稀少的塔位,接地沟开挖可不形成封闭环形,以避免沿垂直方向开挖接地沟从而形成冲沟危及塔位边坡的安全。在选线和定位时,塔位避开了陡坡和不良地质段。边坡太陡时,需降基5~10m甚至更多才能满足基础保护范围要求。采用高低腿塔:为减少场地开挖土石方量,保护塔基地形,结合铁塔的全方位长短腿,采用调整基础主柱顶面露出地面的高度,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塔基环境的目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除残留在临时占地上的残余砂石料及混凝土,施工期过雨季的,临时堆土需加以密目网遮盖,减少降雨对临时堆土的冲刷。对处于一定坡度上的塔基,在其上坡面开挖临永结合的截水沟、排水沟,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开挖过程中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要运至杆塔附近稳定的地方堆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施工期对生态的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物料集中堆存,施工结束后平整覆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活动区域: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井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随意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对工程废物要及时运出保护区妥善处理,及时运出保护区妥善处理,防止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对爬行动物本身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爬行动物造成碾压危害,冬春季节施工发现冬眠的蛇及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应采取措施将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工程建设禁止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下河,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鱼类也不会受到工程建设的影响,但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河流水质及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排放及治理措施 采用本报告中所列型号导线,定期对拟建110kV输电线路进行检修维护,使输电线路维持正常运行,避免线路过载超负荷运行,进一步优化绝缘子的选型,避免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电晕放电,使局部噪声升高。在施工阶段进一步优化选址选线,尽量使线路路径垂直投影与周边住户的距离更大,经过较近的住户房屋时应提高线路与房屋之间的净空距离,通过增加线路与居民房屋的距离已增加噪声的衰减量。 2、电磁环境 线路路径选择时增大与居民房屋的距离;合理选择线路导线的截面和相导线结构;合理选择导线、子导线分裂间距及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等,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利用既有的电力通道,同塔双回采用逆相序排列;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非居民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10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评价范围内各居民房屋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不大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线路与其他设施交叉跨越处满足《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净空距离要求。 芭蕉-赣锋段:非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7m,同塔四回三挂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44m,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8m,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0m;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5m,同塔四回三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52m,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4m; 芭蕉-美联段:非居民区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同芭蕉-正凯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2m,同塔四回三挂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44m,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同芭蕉-赣锋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8m,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2m;居民区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同芭蕉-正凯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8m; 柳池-美联段:非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5m,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4m;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27m; 3、运营期生态恢复措施 ①运营期加强杆塔基础区植被恢复情况的检查,制定运营期的植被抚育计划,根据植被的长势及植物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 ②加强场区植被恢复区域的植被存活率情况,对未存活的区域及时进行补栽补种。 ③恢复的植被宜采用适宜所在区域生长,存活率高的本土物种,确需引入外来物种需经过适应性、可行性论证,并经所在区域相关部门同意,方可引进。 ④建设单位可成立生态恢复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本项目生态恢复及治理工作,使项目施工期破坏的生物量和植被覆盖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4、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线路投运后无废水产生。变电站间隔扩建后不新增运营人员,不新增废水。输电线路工程运行后,不占用河道面积,两岸塔基均位于1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对保护区水体水文情势无影响。根据线路电磁环境预测结果,运营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10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不影响保护区水质,因此工程运行对底栖动物无明显影响。 5、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后无运营人员新增,不新增固体废物;线路投运后无固废产生。 6、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后投运和线路投运后无大气污染物产生。 7、环境风险 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线路巡查时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在线路巡视时应留意电晕发生相对频繁的输电线路段,及时联系工程建设方进行线路维护。 |
2 | 达州正达凯乙二醇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 | 达州市宣汉县 | 达州普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四川鑫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选址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主要建设规模为:①新建玛瑙500kV变电站至正凯变单回220kV线路,新建线路长约4.863km,线路从玛瑙500kV变电站220kV进出线7#间隔出线后新建杆塔3基,采用同塔双回架设线路挂线(本次玛瑙-正凯1回,预留1回),本线路段长约0.354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石板沟至大青树附近新建杆塔4基,采用单回塔架设,导线三角排列;再新建杆塔2基,采用单回塔架设,导线水平排列;线路在正达凯侧新建杆塔7基,进线段为单回塔架设,导线三角排列,本单回线路段长约4.329km。新建线路导线采用2×JL/G1A-630/45-45/7型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采用2×630mm²,双分裂,分裂间距为600mm,杆塔16基,输送最大电流1182A;②新建芭蕉220kV变电站至正凯变单回220kV线路,新建线路长约12.221km(其中架空12.161km,电缆0.06km)。线路从芭蕉220kV变电站GIS间隔电缆出线后新建杆塔7基,采用同塔双回架设线路挂线(本次正凯变-芭蕉1回,预留1回),本线路段长约1.264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跨过中河后新建杆塔19基,采用同塔四回架设线路挂线(四回塔上层二回使用,四回塔预留下层二回,赣锋1回,美联1回),本线路段长约9.867km,导线垂直排列;线路在正达凯侧新建杆塔5基,进线段为单回塔架设,本线路段长约1.030km,导线三角排列。架空导线采用2×JL/G1A-400/35-48/7型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采用2×400mm²,双分裂,分裂间距为400mm,电缆采用YJLW03-Z127/220kV1×200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输送最大电流882A;本线路架设杆塔31基,全部新建。③玛瑙500kV变电站扩建220kV正凯出线间隔1个。④芭蕉220kV变电站扩建220kV正凯出线间隔1个。⑤配套建设通信工程。 项目总投资973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5万元,占总投资的7.75%。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将混凝土拌和区设置在塔基施工临时区内,并在混凝土拌合区周围设置土袋围挡,将泄漏的水泥浆废水拦截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和,不外排。施工期生活废水经农户自建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工程建设禁止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下河,还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河流水质及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单位应注意文明施工,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地面尘土,并严格管理产生扬尘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时应加安全网,将扬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参考已建成输电线路工程的经验,施工期间尽可能实施施工区封闭管理,施工期间,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对于施工期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尾气,由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只要施工方加强管理,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在施工点大声喧哗和吵闹,距离较远的沟通和指挥应采用对讲机进行:②合理进行施工布置,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机械设备,从源头降低噪声;③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治施工设备因故障产生高噪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不在居民密集区12:00~14:00时间短施工。 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塔基开挖回填后多余土方。施工期在各施工点均设置生活垃圾桶用于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施工结束由专人送至施工区域附近乡镇生活垃圾指定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和处置;塔基开挖回填后多余土方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向塔基周围铺撒,压平,以夯实基础,无弃方产生和外运。 5、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后在地面堆筑防沉土堆,其范围同基坑上口尺寸。当基础某侧带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毛石混凝土或浆砌块石进行回填。岩体表面保护:对个别岩层裸露、表面破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塔位,在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进行砂浆抹面、护坡。塔基排水:本工程对位于斜坡的塔基表面做成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较大汇水面的塔位,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边坡保护: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对下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对较好的岩石边坡,则按有关规定和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对位于较陡下边坡的塔腿一般采用毛石混凝土回填基坑。对位于山坡地形、附近人口稀少的塔位,接地沟开挖可不形成封闭环形,以避免沿垂直方向开挖接地沟从而形成冲沟危及塔位边坡的安全。在选线和定位时,塔位避开了陡坡和不良地质段。边坡太陡时,需降基5~10m甚至更多才能满足基础保护范围要求。采用高低腿塔:为减少场地开挖土石方量,保护塔基地形,结合铁塔的全方位长短腿,采用调整基础主柱顶面露出地面的高度,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塔基环境的目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除残留在临时占地上的残余砂石料及混凝土,施工期过雨季的,临时堆土需加以密目网遮盖,减少降雨对临时堆土的冲刷。对处于一定坡度上的塔基,在其上坡面开挖临永结合的截水沟、排水沟,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开挖过程中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要运至杆塔附近稳定的地方堆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施工期对生态的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物料集中堆存,施工结束后平整覆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活动区域: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井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随意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对工程废物要及时运出保护区妥善处理,及时运出保护区妥善处理,防止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对爬行动物本身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爬行动物造成碾压危害,冬春季节施工发现冬眠的蛇及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应采取措施将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工程建设禁止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下河,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鱼类也不会受到工程建设的影响,但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河流水质及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排放及治理措施 采用本报告中所列型号导线,定期对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进行检修维护,使输电线路维持正常运行,避免线路过载超负荷运行,进一步优化绝缘子的选型,避免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电晕放电,使局部噪声升高。在施工阶段进一步优化选址选线,尽量使线路路径垂直投影与周边住户的距离更大,经过较近的住户房屋时应提高线路与房屋之间的净空距离,通过增加线路与居民房屋的距离已增加噪声的衰减量。 2、电磁环境 线路路径选择时增大与居民房屋的距离;合理选择线路导线的截面和相导线结构;合理选择导线、子导线分裂间距及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等,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利用既有的电力通道,同塔双回采用逆相序排列;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非居民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10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评价范围内各居民房屋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不大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线路与其他设施交叉跨越处满足《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净空距离要求。 玛瑙-正凯段:非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6.5m,单回水平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8m,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9m;居民区同塔双回单挂垂直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3m; 芭蕉-正凯段:非居民区单回三角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0m,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同芭蕉-美联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2m,同塔四回三挂垂直排列段(同芭蕉-美联、芭蕉-赣锋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44m;居民区同塔双回垂直排列段(同芭蕉-美联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38m,同塔四回三挂垂直排列段(同芭蕉-美联、芭蕉-赣锋挂线)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52m; 3、运营期生态恢复措施 ①运营期加强杆塔基础区植被恢复情况的检查,制定运营期的植被抚育计划,根据植被的长势及植物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 ②加强场区植被恢复区域的植被存活率情况,对未存活的区域及时进行补栽补种。 ③恢复的植被宜采用适宜所在区域生长,存活率高的本土物种,确需引入外来物种需经过适应性、可行性论证,并经所在区域相关部门同意,方可引进。 ④建设单位可成立生态恢复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本项目生态恢复及治理工作,使项目施工期破坏的生物量和植被覆盖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4、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线路投运后无废水产生。变电站间隔扩建后不新增运营人员,不新增废水。输电线路工程运行后,不占用河道面积,两岸塔基均位于1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对保护区水体水文情势无影响。根据线路电磁环境预测结果,运营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10kV/m、100μT的标准限值。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不影响保护区水质,因此工程运行对底栖动物无明显影响。 5、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后无运营人员新增,不新增固体废物;线路投运后无固废产生。 6、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后投运和线路投运后无大气污染物产生。 7、环境风险 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线路巡查时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在线路巡视时应留意电晕发生相对频繁的输电线路段,及时联系工程建设方进行线路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