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达州宣汉昆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08日-2025年9月12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18-2669052
地 址:达州市南滨路二段309号达州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报告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达州宣汉昆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达州供电公司 | 四川世纪鑫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性质为新建。 建设内容为: (1)昆池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变电站占地面积0.6436hm2,围墙内占地面积0.4770hm2,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即主变采用户外布置,110kV 配电装置采用HGIS 户外布置方式。变电站建设规模:①主变本期2×50MVA,终期3×50MVA;②110kV出线:最终4回,本期2回(至柳池、达州Ⅱ各1回),预留2回。③35kV出线:最终8回,本期8回(五宝、茶河、大石盘、峰城.凉风各1回,备用3回)。④10kV出线:终期26回,本期14回, 预留12回。⑤10kV无功补偿:最终3×2×5004kVar,本期2×2×5004kVar。⑥配套建设配电装置楼、二次设备室、辅助用房、消防小室、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事故油池、化粪池等,本期一次建成,围墙采用装配式围墙,高度2.3m。 (2)达州Ⅱ(宣汉南)—柳池π入昆池110kV线路工程 本项目新建架空线路4.7km+2×0.4km,其中2×0.4km按同塔双回架设,4.7km按单回架设。新建线路π接后,原达州Ⅱ(宣汉南)-柳池110kV线路分为形成达州Ⅱ(宣汉南)-昆池110kV线路、柳池-昆池110kV线路,其中: 达州Ⅱ侧:线路起于已建110kV柳昆北线78#附近π接点,止于拟建昆池110kV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2#进出线间隔,架空线路长度约2.8km,其中单回架设2.4km,接入昆池变电站终端塔采用双回塔单边挂线,双回架设0.4km(与柳池侧同塔双回段)。柳池侧:线路起于已建柳昆北线78#附近π接点,止于昆池110kV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3#进出线间隔,架空线路长度约2.7km,其中单回架设2.3km,接入昆池变电站终端塔采用双回塔单边挂线,双回架设0.4km(与达州Ⅱ侧同塔双回段)。架空线路导线均采用2×JL3/G1A-240/30-24/7型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按通信要求新建线路单回路段架设1根48芯OPGW光缆,双回路段架设2根48芯OPGW光缆。共新建铁塔24基(单回直线塔6基、单回耐张塔13基、双回直线塔1基、双回耐张塔4基)。 拆除部分:拆除π接点附近部分达州Ⅱ-柳池线路导、地线,长度约为2×0.15km;拆除原柳昆北线N77#直线塔,型号:67TD-103-14.7。 | 一、施工期主要影响为生态破坏、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 (一)生态环境。1、新建昆池110kV变电站 ①变电站运输利用附近既有乡村道路,减少新建运输道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②变电站靠近乡村道路布置,减少新建进站道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③施工活动应尽量集中在征地范围内,站区四周应砌挡土墙,以防水土流失。④施工前应先建围墙和排水沟,减少地表径流侵蚀。⑤施工前对站址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并对剥离的表土进行合理堆放和养护。⑥施工期站址处设置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剥离的表土和土石方应分别堆,剥离的表土应做好养护,供绿化使用。⑦施工结束后,站外的施工临时占地在清理建筑垃圾后,若施工前已剥离表土,需均匀回铺,根据不同土地类型,采取针对性恢复措施(如植生毯、三维网植草等),确保土地功能、土壤质量恢复原有水平。 2、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一级林地,尽可能减小林木密集区内走线长度,线路经过林木密集区时采用提升架线高度,同时按照设计规程要求,为了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对不满足净距要求的零星树木进行削枝,减少树木砍伐;塔基定位时尽量选择荒草地和植被稀疏地;线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掏挖型基础,尽量少占土地。 ①尽量避让植被条件较好的区域,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基础型式,以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及回填,减少植被破坏的面积。②对施工人员加强环保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肆意破坏当地林木,禁止施工人员采摘栽培植物。③在实施前细化线路方案及施工方案,划定施工红线范围,施工运输及作业严格控制在划定的运输路线和作业区域,禁止施工人员超出施工区域踩踏当地作物。④施工运输道路:包含临时车行道路和人抬道路,优先利用现有道路,尽量避免新建施工运输道路,对临时道路采用装配式钢板或碎石铺垫,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⑤铁塔施工临时占地:铁塔施工临时占地应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带,尽量利用草地,使用前铺设彩条布或其他铺垫物,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塔材、金具等材料输运到施工现场应集中堆放在铁塔施工临时占地区,并及时进行组装,减少现场堆放时间,减少对植被的占压。⑥牵张场及跨越场:本项目设置的牵张场及跨越场应选择设置在交通条件较好的直线塔段,临近既有道路,便于材料运输;场址场地应宽敞平坦,减少场地平整的引起的水土流失;选址应尽量选择植被稀疏区,如荒地、已有道路旁。尽量采用低接地压力设备(如履带式挖机),减少土壤压实。⑦拆除工程:根据与建设单位确认,本项目拆除工程仅拆除导、地线及塔材,不涉及塔基基础拆除;进行铁塔切割、导线拆除时同步喷淋抑尘(雾炮机或洒水车),拆除材料暂时堆放时应对堆放地表覆盖防尘网,进行导、地线拆除时采用无人机展放牵引绳,减少地面植被破坏。⑧施工结束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并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采用灌、草相接合的原则,对当地进行植被恢复,进一步降低工程对植被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大气环境。1、本项目变电站施工集中站征地范围内,线路施工集中在塔基处,施工位置分散、各施工位置产生扬尘量很小。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临时堆土场、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挖填扬尘及物料运输所产生的道路扬尘,以及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尾气。为防止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施工期施工单位应注意文明施工,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地面尘土,并严格管理产生扬尘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时应加安全网,将扬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参考已建成输电线路工程的经验,施工期间尽可能实施施工区封闭管理,并采取以下扬尘治理措施:①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距离周边居民较近的住户施工时,应及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合理规划施工时序,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②施工车辆运输采用彩条布封闭,避免沿途洒落尘土,同时对车辆进行冲洗。③施工过程建筑材料应存放在临时库内,或加盖苫布,防止风致扬尘。④施工场地及车辆运输道路要及时洒水降尘。⑤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平整场地、及时实施地面绿化措施。2、施工期间,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对于施工期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尾气,由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只要施工方加强管理,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施工单位针对机械设备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②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③动力机械多选择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控制内燃机械的使用,场内施工内燃机械(如铲车、挖掘机等)安置有效的空气滤清装置,并定期清理。 ④禁止使用排放超标的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 (三)水环境。1、生活污水:变电站和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附近居民既有设施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2、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的废水,利用现场设置的临时简易沉淀池进行处理,经沉淀和除渣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四)声环境。1、新建昆池110kV变电站①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强施工机具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远离站界和敏感目标;②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减小施工机具的施工噪声;③避免碾压机械、挖土机等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④基础施工集中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进行高强度噪声施工,若由于施工工艺要求不能避免夜间进行施工时,需提前向相应主管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提前对附近居民进行公示。2、输电线路:施工点分散,施工活动集中在昼间,施工时应选择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 年版)》中推荐的施工机具,合理布置施工机具位置,强噪声的施工机械远离环境敏感点布置,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 (五)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建渣、拆除工程中的拆除材料。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施工人员清运至花滩社区2组统一垃圾收集点。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沿线既有民房处设置的垃圾桶收集后由施工人员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本项目施工期可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废弃土石方产生。线路工程中拆除的原有线路导、地线及1基杆塔,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拆除材料评估鉴定结论,建议拆除及材料按报废处置。 二、营运期主要影响为噪声、电磁环境、固废、生态环境等 (一)电磁环境:1、变电站①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②110kV 配电装置选用HGIS户外布置。2、输电线路①新建架空110kV输电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有居民存在,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时尽量避让居民集中区,目前阶段设计导线最低高度为15m,满足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为 6.0m,通过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为7.0m的要求。②线路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留有净空距离。③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 (二)生态环境 本项目投运后,除变电站和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外,其它占地均为临时性占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在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②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③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④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引入外来物种;⑤线路维护和检修中禁止维护人员将废水、废物排入水体;⑥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人员在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时,尽量不要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不要攀折植物枝条,以免影响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①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 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②优化总平面布置,将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2、输电线路:线路路径选择时已避让集中居民。 (四)水环境保护措施 站内雨水经站内排水管网汇集后,排入站外排水沟内,站外排水沟经汇集后接入排水管排至站址北面耕地沟渠中;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抽出用作站外农肥使用,不外排;线路运行后无废污水产生。 (五)固体废物 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垃圾桶收集后不定期清运至花滩社区2组统一垃圾收集点。事故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含油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更换的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本项目线路运行后无固体废物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