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5-02-07 14:27:52 来源:法制与宣传科 作者:达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对照《中共达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实施方案》《全面推广“1+8”示范试点成果深入推进法治达州建设实施方案》《达州市2023年依法治市九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和重点工作安排,我局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2024年度依法治市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市局机关、派出局、直属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到法治工作中,全面履职尽责,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1.抓“关键少数”,提升依法行政意识。聚焦解决学法述法考法不全面、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有欠缺等问题,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学法质效。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和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研究制定学法计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以及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学习安排。按要求落实“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线上学法考法。

2.依法规范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制度。动态清理行政许可等事项,配齐配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做到行政许可事务“应进必进”,没有体外循环现象。大力推进“一网通办”相关工作。做好一体化平台运行相关工作。优化办事指南,规范办理流程,减少审批要件,全面取消法律没有规定的前置条件,形成一张清单,一次性告知。高度重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规范性和精准性,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全面核查整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事指南信息。针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内的认领事项、个性化事项、“一件事”事项、“川渝通办事项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梳理办事指南相关信息,确保线上线下一致、全市标准统一,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决策。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四川省市县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试行)》《达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配套制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严格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的意见》,加强合法性审查机构队伍建设,市局机关配备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人员从事合法审查工作,各派出局明确了法制人员,建立了生态环境系统法律顾问团。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各项规定,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绝不提交党组会讨论。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二是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制定《行政执法公示实施细则》《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细则》《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三三制”工作机制,制定完善《达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执法内部工作规范(试行)》《达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行政案件审议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把资格准入关,严格执行《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确保执法公正。三是建立《达州市生态环境领域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一目录四清单”包容审慎精准执法以及“免罚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四是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未验先投、未批先建、非法排污、偷排偷放、超标排放、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违法采矿采砂、在线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双随机执法、测管协同执法和网格化监管等多种手段,常态化整治非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五是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建立健全重点监管清单制度。依托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有序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

(三)全面落实“1+8”工作部署。

按照《全面推广“1+8”示范试点成果深入推进法治达州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达州市生态环境局“法治账图”》,并严格执行。

(四)促进业务与法制紧密结合。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了“法治账图”全覆盖,构建了岗位工作法治导图,推动业务与法制融合,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加强业务工作和法制工作结合。

(五)创新普法方式。

1.创新开展全民普法宣传。严格贯彻执行“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拓展“法律七进”,持续开展“法治达州”一月一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以及青少年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同时,抓住三个重点,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宪法、《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党内法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民法典等作为重点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网络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宣传。以企业帮扶为契机,抓住企业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工作,着力培养企业依法行政明白人。切实提高企业环境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法治素养。一是开设“建设美丽四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四川”专栏,公示信访件29132件,公开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29132件,刊播和转发信息212条。二是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节日,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开展主题节日宣传活动4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三是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学校、进农村宣传活动。开展“两进”活动44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环保购物袋8000余个。四是发布“达州蓝”微信小程序,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舆论引导力影响力。五是与四川文理学院联合组建“美丽达州,我是行动者”环保志愿服务队正式启航,共开展活动2次,受众人数达200余人。

2.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把执法与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实施方案》和制定年度普法计划,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必须对当事人讲清讲透相关法律,广泛推广说理式执法文书,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普法方式,实行以案释法制度,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在运用普法宣传讲座、授课、书面答题、普法演讲、发放宣传资料等普法形式的同时,加强了线上普法活动,在门户网站设置了“政策法规”专栏,及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在微信公众号设置法律法规、环境违法曝光台、信访举报等专栏,提高普法广度。

(六)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1.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法治建设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四川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方案》,将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履职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按要求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

2.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重大行政决策的内容和程序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未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曝光或被省委省政府、部委挂牌督办。

(七)依法规范实施行政行为。

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四川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报送行政执法基础数据、上报行政执法统计年报;行政行为未被人民法院、行政复议机关、行政执法监管机关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改正或责令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按规定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八)依法接受司法监督。

整改落实并及时回复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复议建议,按期回复率100%;配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和调查核实工作,未被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支持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工作和行政公益诉讼,多次选派专家参与检察院有关诉讼工作。

(九)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

已配备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且专门从事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党政机关全部设立公职律师;公职律师工作覆盖率达到要求。

(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符合规定。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权限、程序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及时将行政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按规定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二、主要问题

(一)依法执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的特别多,加上行政处罚法的修订,在执法和法制审核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部分执法、法制人员对新规定的学习还不够全面深入,对行政执法程序的学习不够透彻,依法执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在精准性、规范性等方面尚有短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手段惩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行政执法、法制人员力量有待加强。行政执法、法制人员数量和法治素养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部门在垂直管理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过程中,机构设置和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执法职能方面得到了很大强化,对法制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但执法力量、法制力量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执法工作。

(三)法治建设的新媒体运营力度不够。信息时代的迅速更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应用、引导和管理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能力薄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深化依法行政、社会有效治理为主线,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达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规范化执法体系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完善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强化生态环境执法事项清单化管理,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排污单位的差异化监管,做好精准“切一刀”,坚决禁止“一刀切”。

(二)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等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合规。强化环境执法稽查,通过业务比武、下沉督导、案卷交叉评查等方式,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督促履职尽责。

(三)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法治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法治教育活动,以案例剖析、以案释法、法制培训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平台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全面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

 

              

 

 


网站介绍 | 网站地图
环境举报热线:12345
主办单位:达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中国·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南滨路二段309号
蜀ICP备202101034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7000010
川公网安备 5117030200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