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到10月,因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资阳市、广安市、达州市分别被环保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约谈,自贡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则首次对当地两个区进行约谈。不断地被约谈,说明环境治理的任务之重,环保局长的责任之大。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实施快一年了,一些地方为什么老是上“黑名单”或被约谈,是环保局长工作力度不够,还是在执法过程中机制或体制上出了问题?我们请被约谈市的环保局长谈出了他们工作中的烦恼事。
透过环保局长们的诉说,至少有一点可以表明,作为直接责任人,环境治理重如泰山,尽管“压力山大”,但不可有一点懈怠和推卸,工作职责需要全力以赴。更要知耻后勇,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如何从困境中突围。从另一方面来说,环境治理绝不只是环保局长一人的事,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到每一个市民,都有一份责任。只要主动作为,多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采取超常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环境治理才会真正见到成效。
自贡市环保局局长徐明远:
环保执法,“墙内墙外”都要靠“别人”
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一份由省大气办检测各市州1-9月PM10平均值的统计表转到了自贡市环保局,局长徐明远才稍稍松了口气:“终于下一百了。”
谈起当前的环境治理形势,徐明远通俗地说:先天不足,后天添乱——自贡雨少风少,空气流动性差,以及老工业城市留下的“疑难杂症”,让环境治理的难度倍增。城市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陡增,更让环保系统的监管“猝不及防”。
曾任自贡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徐明远,面对环境执法颇感尴尬。
一次,几个市民在当地的饮用水保护区钓鱼,一把把的饵料撒向水库,差点让水库变了色。环保局执法人员赶到制止,这几位市民“根本不理”。万般无奈,只好找来派出所民警联合执法,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市民不怕环保执法人员,而公安一到就立竿见影。“目前我们执法的处境就是这样尴尬。”徐明远说,治理工厂排水污染,要联合水务局等部门;治理公路扬尘,围墙内要靠建设部门,围墙以外要靠城管部门。“面对这些问题,环保部门都不是执法主体,能做的只有四个字:通报、报告。”
一边是环境保护的重任,一边又苦于自身强硬手段和措施太少,徐明远说,有时真的很难。
近几年来,自贡不断加大处理环境违法的力度,今年前6个月,四川省移送9起环境违法刑事案件,单是自贡就占了三分之一。徐明远说,环保局要当“恶人”,不当“罪人”。
在下月将召开的自贡市防治灰霾天气的会议上,自贡市环保局将与各成员单位会商,尽最大可能控制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达州市环保局局长王怀彦:
挫败感多于成就感,23个人撑不起达州的蓝天
“这个结果,让我们有点意外。”刚出炉的全省9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达州垫底,这让达州市环保局局长王怀彦有点委屈: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整个9月达州只有一天轻度污染,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6.67%。去年底才履职的他连连摇头,“干环保这个工作,挫败感多于成就感。”
“水好不好鱼说了算,空气好不好人说了算。”10月13日,王怀彦说,目前达州的五个监控点中三个都位于车流、人流、气流密集的老城区且相隔不远,监控数据能否如实反映达州整个城市空气质量,要打一个问号。
王怀彦说,一个环保局,只有23个人,要撑起达州的蓝天不可能。9月底,《达州市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总体方案》出台,包括住建、城管、交通、农业等十余个部门将制定实施细则,“目前只有国土局给了我们反馈”,王怀彦很无奈,从职能部门到普通公众,有“环保就是环保局的事”这样的认识误区不在少数。“巡查发现的问题也只有通知职能部门或辖区政府”,等有执法权的单位来了,污染实质上已造成了。
公民环保意识的亟待提高,也让王怀彦感到任重道远。“中元节全城烧纸钱,空气质量‘唰’地就爆表了”,人人都想要好环境,却很少有人想过要从自己做起。他透露,冬季临近,熏制腊肉又是一场艰苦的环保攻坚战。
达州市环保局目前已将上半月巡查的管理不到位现象汇总上报,针对每一次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实行职能部门和辖区政府扣分考核。目前,达州正向社会公开征集环保公众参与人员,同时计划引进扬尘监控物联网云计算系统,对达州市工地、道路扬尘等50个污染点进行实时监控。
专家声音
环境保护 需城市与城市之间通力配合
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李炜:环境问题,不管是空气、水等,几乎都不是环保局一家能左右的问题。
以一个城市的水环境来说,它首先受到上游城市的影响,上游城市采取什么样的治理理念、管理方法,都影响着下游的水质量。而在本市区域范围内,市政管网是否配套完善、城乡环境管理得好不好,同样也对市域内的水环境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的餐饮店、商铺的废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致水环境变差,是城市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样,大气环境方面,由外来说,一个城市烧秸秆及其电厂、工厂的大量排放也会对周边城市造成不良影响。如节后上班首日,成都空气质量就受到周边地区烧秸秆的“输入性”影响,呈中度污染。由内来说,环保局重点监管工业企业,而之外的多种因素,例如每台在路上跑的机动车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对机动车出厂排放标准、用油质量标准的控制,也不在环保局的职能范围内。
现阶段的环境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相关部门对排污企业的监管还存在困难。例如企业的偷排漏排、私设暗管、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现象,都在与环保执法“躲猫猫”,这需要环保部门增加环保巡查力度并从技术上增强在线监控的措施。
环境保护,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力配合,远不止环保局长一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