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众参与 助推民生工程
2017-12-12 00:00:00 来源: 作者:达州市环境保护局
【字体:
打印

市环保局对野茅溪大桥项目环评批复纪实

 野茅溪大桥为达州市五桥工程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项目,也是连接老城区与南城的重要通道。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环保、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尽职履责,强化联动,充分协调,全力服务。

野茅溪大桥位于通川区野茅溪与达川区三里坪区域,地处凤凰大桥和通川桥之间,线路总长约875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6m。工程主要由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临时工程、拆迁工程、环保工程等组成,项目计划总投资45417.87万元。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主要分布有住户、商户、幼儿园、诊所等,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

因道路沿线敏感点较多、公众关注度高,为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建议,降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市住建局充分履行建设单位的公众参与主体责任,在环评报告编制期间,依法进行网上公示,现场公告,并对周边单位和居民进行现场公众参与调查。为确保公众参与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根据环评技术审查专家组意见,进行了第二次现场调查和入户调查,发放调查表格,认真听取相关被调查人员的意见、看法。在入户调查中,有5户住户反对项目建设,主要担心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噪声、大气环境影响。对此,建设单位逐一进行回访,组织专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沟通,听取公众意见,认真解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说明解释。经过面对面沟通,持反对意见的住户同意在采取相应的噪声、大气影响减缓措施基础上,支持项目建设,并重新填写调查表。最终,该项目建设公众参与调查支持率为100%。同时,建设单位邀请公众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设单位也将定期回访,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并承诺严格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环评是防止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关键的一道法定程序。在环评审查审批过程中,市环保局为项目建设服好务,全程跟踪指导。多次与建设单位沟通,督促建设单位将公众参与落到实处。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惧怕,而是多沟通,多解释,通过优化公众参与形式和程序,引导公众聚焦环境影响问题,重点关注可能受直接环境影响的公众意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对公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解释答复。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项目建设前期,真正发挥环评审批的源头作用。

        1211日,市环保局将野茅溪大桥项目环评文件提交局务会研究后,即日作出批复决定。
上一篇: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巡查巴河“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下一篇:达州市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力度
网站介绍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达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中国·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南滨路二段309号
蜀ICP备202101034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7000010
川公网安备 5117030200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