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增量做加法。一是强基固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和“两山”基地创建。二是放水养鱼。通过政策扶持、激励引导,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
2.去存量做减法。一是减负松绑。充分利用中央、省环保督察契机,集中攻克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治理、矿山修复等专项行动。二是腾笼换鸟。“改、关、搬”一批城市周边重点排污企业,通过减碳降污挤压空间,用腾退出来的排放空间引进优质项目。
3.撬杠杆做乘法。一是投桃报李。积极探索碳交易、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绿色融资、绿色文化等方面的应用,让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二是合纵联横。强化党政领导暗访督导、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牵头负责、部门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4.抓典型做除法。一是惩前毖后。定期考核评比,对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失职缺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有关单位及领导干部,依法依纪严肃问责。二是罚一儆百。强化执法监管,对拒不执行和屡罚不改的,实行按日计罚,纳入企业诚信体系,倒逼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